
巴基斯坦在独立日高调宣布成立陆军火箭军司令部(ARFC),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照搬中国解放军火箭军的套路。时间点选得也很微妙——就在2025年5月印巴那场短暂但激烈的空战之后。那场冲突中,印度靠着精准打击戳中了巴基斯坦防空的软肋,虽然巴方嘴硬宣称“胜利”,但显然心里门清:再不升级武力,下次可能连嘴硬的机会都没了。 于是ARFC来了,一支整合了弹道导弹、巡航导弹甚至高超音速武器的专职部队,摆明了是要在南亚玩一场新的军事博弈。 对印度来说人人配,这可不是简单的部队改组。巴基斯坦过去那些导弹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地分散在陆军和战略部队手里人人配,指挥拖沓人人配,效率低下。 现在ARFC一把抓,意味着巴军能快速组织导弹齐射,饱和攻击印度的防空网。想想看,如果冲突爆发,印度西部的空军基地、指挥中心可能同时被几十枚导弹瞄准,S-400再强也难免捉襟见肘。 更麻烦的是,巴基斯坦的“全方位威慑”理论本来就故意模糊常规武器和核武器的界限,ARFC的集中指挥让这种模糊更具危险性——印度一旦判断失误,可能被迫过早考虑核选项,这正是伊斯兰堡想要的威慑效果。 巴基斯坦这步棋底气来源是什么?答案显而易见。 从歼-10C战斗机到HQ-19反导系统,中国提供的不仅是装备,更是一套成熟的空军作战体系。法塔赫-IV巡航导弹射程750公里,A-100火箭炮能覆盖印度纵深目标,这些中国血统的武器让巴基斯坦花小钱办大事,用不对称战力弥补常规军力的不足。 印度当然不会坐以待毙,他们意识到,反应必须比过去更狠、更快。第一道防线是强化导弹防御,光靠现有的S-400和“阿卡什”不够,得加速发展高超音速拦截技术,同时用电子战手段干扰巴军导弹制导。 进攻端更要加码,“布拉莫斯”巡航导弹和“普拉雷”弹道导弹必须大规模部署,确保能以牙还牙。最关键的还是体制改革——印度早该成立自己的火箭军了。三军的导弹部队至今各自为政,陆军的“普里特维”、空军的“布拉莫斯”(图3)和海军的“无畏”如果整合成一支专职火箭军,指挥效率将直线上升,这才是对ARFC的真正对等回应。 情报和外交同样不能落下。卫星和无人机要24小时盯死ARFC的动向,网络战部队得随时准备瘫痪其指挥链。国际上必须揪住中国对巴军售不放,在联合国和“四方对话”框架下施压。印度如果能拉上美国提供反导技术支援,这场装备竞赛的胜负还未可知。 巴基斯坦的ARFC确实改变了游戏规则,它暴露的恰恰是印度长期忽视的短板:分散的导弹指挥权、滞后的军种协同、对不对称威胁的轻视。 总之,南亚的战略天平从来不会自动平衡,唯有实力和决心才能让它倾向自己一方。


双悦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